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铸魂育人的首要任务,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智慧红匠”党建品牌创建为牵引,以“三融”教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三大工程”,打造“智慧红匠”党建品牌
教工第一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建立健全支部工作规范,确保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支部通过实施“头雁工程”“青蓝工程”“质量工程”三大工程,打造“智汇红匠”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头雁工程”注重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作为“双带头人”,带领支部党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青蓝工程”通过“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质量工程”则通过培育“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激励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争当先锋。
2021年,教工第一党支部荣获省级“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3年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24年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025年荣获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研究会首届党建工作成果二等奖。




党建与专业建设相融合,教学科研双突破
教工第一党支部将党建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支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模块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推动学院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学院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各1个,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在教学科研方面,支部党员教师主持、参与多项省级教研课题,获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1项(第二主持单位)。支部教师获得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激活育人新动能
支部将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三教改革”、技能大赛和就业创业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支部发挥党员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激发学生技能报国的热情。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6项。


支部还通过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劳模进校园、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学生彭学金被评选为湖北省“长江学子”,汪山获得福建省南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感谢信,黄桂锋获得南阳市“优秀志愿者”称号,充分展现了支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党建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对外服务显担当
教工第一党支部将党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了支部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支部通过建立“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服务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党员科研团队,承接企业项目,为昱升光电等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等服务,助力企业增收2000余万元。支部党员教师为鄂州中专等兄弟院校青年教师授课,受益100余人。支部组织师生为利川市100余村民提供茶叶病虫害防治培训,赴枣阳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受惠儿童200余人,充分展现了支部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效。

支部多名党员教师担任全国机械教指委专委会委员、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理事等,积极参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3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支部党员教师为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师生、员工提供智能制造培训,覆盖400余人,被当地媒体宣传报道;为柬埔寨、摩洛哥等国开展“中文+职业技能”课程输出2门,课程标准被采纳。

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三融”教工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机电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机电工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未来,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徐敏